2012年12月23日 星期日

會騙人的數字,財務人員資料操縱後的“業績增長”



企業的財務資料是證據,但是這種證據卻長著嘴巴,它們巧舌如簧、見風轉舵。誠然,企業的成本控制管理需要參考財務資料,甚至可以說財務資料是企業進行決策的重要依據。但是有時候卻不能夠完全相信它。因為有時財務資料是一個陷阱,當企業一味地根據財務資料波動做出判斷,這些邪惡的資料會引導企業走到死胡同裏。財務資料只是企業進行成本管理的工具,絕不是企業的信仰。就好比現在“以瘦為美”的時代,大量的女性耗費了無數的金錢和汗水,僅僅是為了體重秤上一個數字的變動。更有甚者,盲目追求體重的減輕而非健康水準的提高,有的女性患上厭食症。企業的成本控制管理也是如此,盲目的追求成本控制後利潤的增加,會導致不同程度的“副作用”。成本控制管理的預期效果是提升企業成本控制水準,全面提高企業成本競爭力,而不是這一期的利潤表上的扣除減項最小化。故而,企業在進行成本管理時應該採用更加“健康”的方式,千萬不要買櫝還珠、棄本逐末。
請看下面這個案例:
在同一個月,兩個公司都在期末累計賣出300件產品,售出的單價假設都是100元。甲公司的利潤水準為9600萬元,乙公司的利潤為7500萬元。兩個公司同屬製造行業。請您判斷兩個公司的成本管理水準。
當然,僅憑以上的資料,您很容易可以判斷出甲公司的管理水準更加優秀(因為利潤最高)。其實,這個案例中兩個公司的成本完全是一樣的,銷售收入也是一樣的,但是卻得出了不同的利潤。這是為什麼?您需要知道,如果要比較這兩個公司的業績,首先必須考察利潤具體組成。
在具體分析之前,首先請您玩一個遊戲——找不同:尋找下面兩個公司的存貨核算單有什麼不同。

甲公司的存貨核算單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單位:元

入庫
出庫

數量
(萬)
單價
金額(萬)
數量
(萬)
單價
金額(萬)
1日(期初)
100
60
6000



3
100
68
6800



15
100
76
7600



25
100
81
8100



30日(期末)



300
68
20400

乙公司的存貨核算單
單位:元

入庫
出庫

數量
(萬)
單價
金額(萬)
數量
(萬)
單價
金額(萬)
1日(期初)
100
60
6000



3
100
68
6800



15
100
76
7600



25
100
81
8100



30日(期末)



300
75
22500

根據以上給出的兩個公司的存貨收發單,兩個公司都是生產工序完畢後入庫,因此入庫的單價就是該存貨的單位成本。出庫環節也就是銷售環節,出售的單價就是銷售成本。從兩個公司上半部分(30日以前)的存貨核算單可以看出,這部分的資料都是一樣的,這意味著:兩個公司的生產工序、生產成本、銷售水準都是一樣的。按照常理來說,兩個水準一樣的公司本應該產生相同的利潤。其實正是會計核算方式的不同導致了這一幻象的產生。引用劉謙的話,“下面就是見證奇跡的時刻”:
細心的您應該可以注意到,在期末的出庫單價一欄,甲公司是68元,乙公司則是75元。但是從以上的期初數和本期的入庫數來看,兩個公司完全相同,只是在會計政策的選擇時,甲公司採用的是先進先出法,乙公司採用的是後進先出法。
先進先出法,假定先進來的存貨是先發出去的,因此採用的銷售成本資料是先入庫的成本。而後進先出法,假定後進來的存貨是先發出去的,因此採用的銷售成本資料是後入庫的成本。在這個採購經理人指數不斷飆升的時代,成本的上升是不可避免的趨勢,因此兩個公司的單位成本都從60元每件上升至81元每件。先進先出法下,甲公司的單位成本分別是60元、68元和76元,而乙公司的單位成本分別是81元、76元和68元。總的來說,甲公司的平均單位成本是68元,乙公司的平均單位成本是75元。
甲公司的利潤=100-68)×300=9600(萬元)
乙公司的利潤=100-75)×300=7500(萬元)
現在應該知道究竟是為什麼兩個公司的利潤水準不一樣了吧?
因此,當原材料價格等成本費用又在上漲,您想聘請一個財務管理專家,如果有磚家告訴您說:我可以在一個月內大幅提高公司的利潤,同時又不改變公司的管理風格和人員職位。而且,他不是市場行銷方面的專家。這時您需要立即提高警惕,並以以下的順序思考:第一,這個人是個騙子。第二,這個人是個大唬爛。
騙子和大唬爛之間區別,可能就體現在所導致的經濟後果上:該名磚家如果是個騙子,那麼一個月後,公司的報表還是一如既往;如果該名磚家是個大唬爛,那麼一個月後,報表上的利潤有了大幅的改進,公司的管理層十分高興,在給他很多錢之後,他消失了,公司的報表又回到了“沒發生這件事”。
言歸正傳,以上的例子說明一個道理:財務資料很重要,是成本控制管理的重要依據。有效的成本管理方式可以顯著提升企業的經營成果,增加企業利潤。但是會計核算方式同樣可以操縱數字,達到“貌似”一樣的成果。但是這種操控方式是不“健康”的,換而言之,仿佛是透過注射嗎啡讓病人減輕痛苦,但是,歸根究底,企業還是老樣子,不會有顯著的改變。
因此,企業還是應該腳踏實地的即時進行自我反省,一步一個腳印地以成本控制先進模範為榜樣。

【關鍵小語 數字是死的,但作帳的人是活的,千萬別被有心的會計給騙了】

沒有留言: